| 联系我们 | English
 
科研进展
︰  数理科学
︰  化学材料
︰  生命科学
︰  地球科学
︰  工程装备
︰  信息管理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电话:010-82998237
邮箱:qch@mail.iggcas.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化学材料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化学所会员在构建超分子圆偏振发光功能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编辑:青促会   时间:2022-5-1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鸣华研究员和欧阳光辉副研究员(第九批会员)在利用双螺旋π-聚集纳米架构放大超分子圆偏振发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圆偏振发光是指手性物质发射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质的化学物质与功能材料在新型显示设备、防伪和信息加密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手性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理想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量子产率(QY)和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可以用发光品质因子F = QY × |glum|来衡量。目前大部分已报道圆偏振发光体系的F值在10-4 - 10-2区间,如何有效提高圆偏振发光品质因子是该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

前期工作中,刘鸣华研究员和欧阳光辉副研究员在构建基于π-功能分子的手性超分子组装与圆偏振发光体系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844;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946; ACS Nano 2020, 14, 2373, Nat. Commun. 2020, 11, 5910)。最近,他们提出了双螺旋π-聚集放大圆偏振发光的新策略,利用不同π-氨基酸两亲分子之间的手性匹配和选择性识别原理,构建了对映选择性共组装介导的超分子双螺旋结构,有效提升圆偏振发光品质因子(F = 0.11),进一步借助光谱分析、密度泛函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策略,揭示了对映选择性共组装和双螺旋构象放大圆偏振发光的内在机制,为发展高性能超分子圆偏振发光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31日以“Double Helical π-Aggregate Nanoarchitectonics for Amplifie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 Commun. 2022, 13, 171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王媛和博士毕业生牛典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欧阳光辉副研究员和刘鸣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支持。上述研究的制备技术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9396-0

图片1.jpg

基于双螺旋π-聚集纳米架构的高效圆偏振发光体系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82998237
邮箱:qch@mail.iggcas.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邮编:100029

 
 

扫码关注
青促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21 www.yica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050291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