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华南植物园唐旭利(青促会会员)博士及其同事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Carbon pools in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New estimatesbased on an intensive field survey”。该研究通过对森林、灌丛、草地、农田共14371个样地系统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估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为79.24 ± 2.42 Pg,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89.27± 1.05 Pg)的89%,阐明了国家尺度上森林、草地、灌丛碳密度随气候变化的空间格局,证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灌丛、草地)尚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以森林为例,在不受砍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随着森林生长,未来10~20年,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生长可以增加1.9-3.4 Pg的固碳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经过大规模掠夺性开发、保护性利用,并将朝着可持续发展管理方式转变的关键时间节点,基于系统的调查数据对中国陆地上台系统固碳现状进行了准确评估,为中国乃至全球碳动态模型参数化和校验提供了精细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数据;为评估中国政府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服务于环境外交谈判的碳收支估算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pnas/115/16/4021.full.pdf) 唐旭利(青促会会员)博士还作为主要作者参与撰写了“Patterns of plant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relation to productivity in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pnas/115/16/4033.full.pdf)、“Plant diversity enhances productivity and soil carbonstorage” (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pnas/115/16/4027.full.pdf),分别在国家尺度进行了群落层次的植物化学计量学研究,验证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植物养分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植物氮磷元素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证实了增加生物多样性不仅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上述论文同时发表在PNAS的Special feature “Climate change, humanimpact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中。 唐旭利,生态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研究。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