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天下,传感先行。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中科院青促会”)第一届青年微纳传感技术论坛于2015年12月8-9日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召开,论坛吸引了微纳加工、化学传感、材料、生物、光电等领域近三十位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参加,中科院微电子所叶甜春所长和中科院青促会刘倩理事长也莅临论坛指导工作,部分院外青年科学家也参加论坛参与讨论。 开幕式上,中科院微电子所叶甜春所长从国内外形势出发、围绕创新命题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历,给青促会会员们上了一堂接地气的传感创新课。他谈到:首先,创新是我们国家和中科院发展战略的必然需求,具有紧迫性,特别在“万亿传感器革命”背景下,谁主动创新,谁就能在传感领域占据先导地位;其次,创新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的填补国内空白,到现在要求的全球行业领先,从技术工艺革新到原理性突破,从跟踪到引领,无不表明创新的时代性特点;再次,创新是由人完成的,青促会会员作为我院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未来创新工作的主力军,应发挥先锋作用。叶所长鼓励年轻人不要追求过分的平衡,要保持激情,打破常规,交叉融合,着眼全球,立足国内,做出一流的创新工作。 中科院青促会刘倩理事长围绕青促会宗旨阐述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重心,将努力培育多学科的交叉平台,把青促会打造成我院青年人科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高地,并通过多形式文化交流活动,给青年科技工作者雪中送炭,让青促会成为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温馨家园。 在两天的学术交流会上,二十多位会员作了专业学术报告,大家围绕当前的传感需求,纷纷发表见解,亮出自己的杀手锏,各类传感原理、工艺技术、新型材料和某些奇思妙想在这里激烈碰撞,产生了火花。会员们一致认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传感需求大,并呈多元化趋势,这使得传感研究者们不仅需要考虑稳定性、灵敏性、选择性这些传统的技术指标,还要考虑成本、尺寸、兼容性等要求,给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发展都提供了契机。在这个时代既要华山论剑,更要百花齐放。同时,针对某些行业特殊需求,大家必须紧密合作,通过交叉创新,发展新原理、新工艺、新材料,才能攻克难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坛期间,数位会员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有些会员针对过去某些瓶颈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的建议。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洛可可智能硬件的创新总监结合具体产品设计,畅谈了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等话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青年科学家一方面要练好内功,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将好的技术变成好的产品,造福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技术内涵,也要通过多方合作,考虑用户体验,实现技术的价值最优化。论坛期间,会员们还实地参观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和“先进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平台”,与工作人员深入讨论了行业发展状况、微加工工艺、产品研发等情况。 最后,会员们通过民主商议,同意成立青促会传感技术小组,并选举了第一届组织机构,李超波会员当选为组长,段国韬会员、史立芳会员为副组长。小组决定将着重打造两个平台:一是多学科交叉传感研究平台,推动会员之间,甚至与国内外更多青年科学家间的传感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原创性工作;二是传感技术应用推广平台,与高水平的产品开发、投融资平台对接,帮助会员整合技术,加速产业化,推动我国传感事业的快速发展。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切工作的进步在于我们不断的行动实践,会员们肩负使命,满怀希望,踏上了新的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