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盐湖所青促会举办2015年第二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
中科院盐湖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拟定于2015年8月18-19日举行第二期学术沙龙(化学科学)。本期学术沙龙以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电化学发光平台的相关研究及超疏水/疏油材料的相关研究为主题,邀请来自青岛大学的刘敬权、许元红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俊平研究员来盐湖所进行学术交流。
8月18日下午,中科院盐湖所青促会小组与青海省化学会共同举办了盐湖所2015年第二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活动由盐湖所化学室主任周园研究员主持,邀请了青岛大学的刘敬权、许元红教授和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的张俊平研究员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刘敬权教授以“新型功能高分子、石墨烯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应用及其产业化”为题,分享了他在海外的科研工作经历及科研成果。许元红教授和张俊平研究员也分别就“基于新材料新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平台的建立及应用”和“基于有机硅的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进行了主题报告。
所内青年科研人员一起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并在现场就相关科学问题与报告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对于活跃青海盐湖所科研氛围,增进青年科研人员与所外同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邀请报告人在作学术报告
4、青海盐湖所青促会小组举办第三次学术沙龙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以黄土高原物源和青藏高原古人类研究为主题,刘向军副研究员邀请兰州大学董广辉教授、南京大学李高军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于2015年11月7日到青海盐湖所进行学术交流。

邀请报告人在作学术报告
11月7日上午,董广辉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世界屋脊’的史前人类”的学术报告。董广辉讲述了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遗址碳化种子测年显示在5200到3600年前,人类主要定居在青藏高原2600米海拔以下,以种植粟为主;3600年以来随着大麦的成功引种,人类才向高海拔挺进,克服了气候变冷并且定居下来。
李高军教授作了题为“从黄土到青藏高原:来自地球化学的视角”的学术报告。李高军首先从全球尺度讲述了其在大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及青藏高原构造抬升-风化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新认识,接着讲了他们在东亚风尘物源示踪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并着重介绍了用铀同位素来追溯黄土粉尘颗粒传输历史及在西峰黄土中的应用,最后讲述了黄土中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作为夏季风古降水指标在黄土高原中部的最新研究结果以及黄土微钙体的氧同位素指标与石笋氧同位素指标的对比结果。
侯光良教授作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史前文化陶器来源地分析”的学术报告。侯光良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陶器元素含量和物质组成,并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陶器的可能来源地。该报告对于理解史前青藏高原东北部古人类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启发。

学术沙龙现场
报告结束后,报告人和所内外前来听报告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青海盐湖所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青海师范大学生地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本次活动对活跃青海盐湖所学术氛围,促进本所青年科研人员与外单位同行学术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