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组织的2017年美国超级日全食观测团队于2017年8月14日抵达经过多方考虑和详细认证的观测址点:美国俄勒冈州达拉斯市市郊。本次赴美观测团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工作委员会核心成员屈中权研究员带队,三位青促会会员(邓林华副研究员、闫晓理副研究员和伦宝利高级工程师)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此次观测。 抵美之前,美国著名天文科普杂志《Astronomy》详细报道了观测团队的准备工作。在超级日全食到来之前,各个观测小组将携带的太阳望远镜调试到最佳状态。8月21日,观测点晴空万里,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在当地时间10:17:24到10:19:16时间内,观测队伍在屈中权研究员的统一指挥下,完成了观测任务并取得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由屈中权研究员、钟悦博士、辛玉新高级工程师和宋智明硕士组成的观测小组通过第一代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获得日冕绿线辐射强度和两个线偏振分量强度成谱成像科学资料。相比2013年的加蓬日全食观测,此次观测大幅提高了空间采样点,积分视场和空间分辨率显著增加;线偏振测量由原来单一的斯托克斯Q增加到全部两个线偏振参量Q和U。因此,相比之前的科学价值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日冕绿线中等带宽滤光成像望远镜在邓林华副研究员(青促会会员)、伦宝利高级工程师(青促会会员)和张益恭硕士的通力合作和配合下,采集到了20多幅斯托克斯I,Q和U的调制图像,这是继2012年澳大利亚日全食之后再次取得的日冕绿线观测数据。 李昊博士、闫晓理副研究员(青促会会员)和薛志科副研究员操作的白光线偏振望远镜在日全食观测期间,采集到了14幅有价值的斯托克斯I,Q和U调制图像。 此外,由屈中权研究员领导的观测团队还包括北京大学和四川理工学院的同事,北京大学观测团队首次对太阳开展科学观测并获得了100多幅高质量的日冕红线图像,四川理工学院观测团队通过贝利珠出现的精确时间计量来推算太阳半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科学资料。 
图1 日全食观测团队观测前的准备

图2 第一代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在162根光纤中采集到的两次不同调制强度的日冕绿线偏振光谱和平场资料

图3 日冕绿线线偏振成像望远镜(左)采集的调制图像(右)

图4 太阳日冕白光偏振测量望远镜(左)及其获得的偏振调制图像(右)

图5 我国日全食观测团队在观测成功后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