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自然科学史所青促会一行七人,在组长张志会带领下,到访高能所进行参观交流活动,暨调研加速器大科学装置活动。同行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大洲教授及课题组学生。青促会秘书长何潇、高能物理研究所青促会小组组长陈俊、高能物理研究加速器中心党总支书记岳军会研究员、青促会会员王志民副研究员,高能所部分青年职工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参观交流活动。 高能所青促会小组对自然科学史所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高能所青促会会员岳军会首先在高能所加速器沙盘模型前,向张志会等几位老师和同学们讲解了加速器、同步辐射、谱仪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构造与现状,以及国内外四代加速器的发展演化。自然科学史所的同事们仔细询问了高能所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从全球高能物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待杨振宁与王怡芳院士围绕中国是否要建设超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争论。 之后,一行人前往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对撞区参观。岳军会深入浅出地向自然科学史所的会员们科普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磁铁的性能、超导低温射频腔的基本状况,并引导大家参观了谱仪中控室。随后,行程的第三站是参观高能所博展馆。在这里,自然科学史所的会员们了解了高能所的历史沿革、研究体系、研究任务及重大成果。他们还从大科学工程史的角度,仔细询问了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历史与基本状况,并对高能所的标识与创新文化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何潇、陈俊、王志民等几位高能所的青促会会员,分别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对诸如加速器与同步辐射的关系、高能物理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联动机制、天体中的高能物理问题等对自然科学史所的来访者进行了细心详细的讲解。 自然科学史所的老师们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深化了他们对大科学装置的理解,期待以后继续推动科技史与前沿科学的对话。高能所小组也认为这次活动进一步增进了青促会会员的相互了解,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一次很好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跨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