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试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饲用甜高粱新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引示范取得成功,2018年进行了规模化种植示范。为进一步推中国科学院的技扶贫工作并落实白春礼院长视察库伦旗科技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8月8日,由遗传发育所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院饲用甜高粱新品种科技扶贫示范观摩会”在库伦旗召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青促会小组承办。 中国畜牧协会总会会长李希荣、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张继承、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中国草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堃、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书记胥伟华等专家领导,通辽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杜汇良,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亓彦伟,各旗县(市、区)分管农牧业工作的副旗县(市、区)长,农牧业局主要负责人,旗领导及全旗各苏木乡镇(场)分管领导、农服中心主任、相关农牧业企业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此次示范观摩现场会。 现场观摩过程中,与会人员在唐三元高级工程师(青促会员)的指引下深入到白音花镇察哈尔村、海里斯台嘎查甜高粱试验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甜高粱种植、收割及打包青贮示范等情况,随后又参观了当地的养牛场,对饲喂西蒙达尔牛青贮甜高粱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看了甜高粱的示范田,听了有关高效青贮饲料甜高粱项目的介绍,中国畜牧协会总会会长李希荣很感慨,“甜高粱作为青贮原料非常有前景”。“这个扶贫示范抓对了”“选在库伦旗非常准确”,在李希荣看来,精准扶贫选准项目、瞄准对象非常重要。而在库伦旗,增收致富主要靠牛羊养殖,而草食性动物养殖的发展,依赖于青贮饲料的发展。中国扶贫协会副秘书长张继承也表达了类似的见解,并表示将做一个全国推广计划。 技术报告会上,通辽市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杜汇良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说,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地区的库伦旗,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5倍,而且土壤以风沙土为主。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要想种植饲草料为牛羊养殖提供支撑,需要饲料作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抗旱能力。因地制宜的甜高粱新品种中科甜968、中科甜438,如同能在沙漠中长时间生存的骆驼一般,在库伦旗相对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中,坚韧地生长,为保证当地贫困百姓的收成提供了一道科学屏障。 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胥伟华在致辞中说,通过此次观摩考察主要是把新的技术和品种扎根于库伦大地,特别是在新品种选择方面形成高质量的饲料,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畜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更好地为地方老百姓授予科技成果,为库伦旗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会议由旗政府副旗长张铜会主持。遗传发育所谢旗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钟瑾研究员分别就甜高粱的种植与推广、青贮技术及应用作了专题技术报告。与会专家、领导还就未来开展甜高粱科技扶贫计划,以实现实业种植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后由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进行总结,他表示遗传发育所一直以来大力支持科技扶贫项目,该项目也为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的实施提供了助力。研究所将立足于现有的科技成果,结合生产实际及脱贫攻坚计划,形成稳定持久产业体系,从而提高农民固定收入,实现贫困农户稳定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