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6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山地所小组、成都山地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和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简称“贡嘎山站”)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术论坛在成都成功召开。中科院植物所、地理资源所、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10余家高校院校及研究所的70余科技工作者参加论坛。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青促会会员邴海健副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论坛主旨及相关情况。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晓梅研究员,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贡嘎山站站长王根绪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吴艳宏研究员和人事处副处长赵红霞副研究员出席开幕式。罗晓梅书记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且介绍了成都山地所的发展概况,以及山地所在山地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山区发展。王根绪主任首先感谢了与会青年专家学者对此次论坛的支持,并且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和贡嘎山站的基本情况,希望与会的优秀青年学者能够通过此次论坛带动和提升山地所相关领域的发展,今后加强与山地所的交流与合作,在山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共同取得优异的成果。 会议期间,中科院植物所杨元合研究员、冯晓娟研究员和彭云峰副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何念鹏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白娥教授、北京大学彭书时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朱青研究员、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云强研究员、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方临川研究员、浙江大学罗熠副教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祝贞科副研究员、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吴艳宏研究员、周明华研究员和常瑞英副研究员等14位代表分别针对不同时空尺度下地表关键带碳、氮、磷等关键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耦合作用等方面做学术报告,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研究背景现场展开了热烈研讨。论坛闭幕式上,成都山地所科技处处长吴艳宏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对各位优秀青年科学家的精彩报告进行了赞许,并在学术层面上提出了将来需要加强除了碳、氮、磷以外的多种关键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以及要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小组组长赵伟副研究员在感谢与会专家对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的同时,表示山地所青促会小组将继续做好学术交流工作,为广大青年学者思想碰撞提供平台。 6月25-26日,与会专家实地参观、考察了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贡嘎山站学术副站长、青促会会员常瑞英副研究员介绍了贡嘎山站的基本情况、目前的研究方向与相关研究进展等,与各位专家一起参观了科研成果展览室,并开展了野外实验样地的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继续研讨,并就后续可以开展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术论坛为成都山地所青促会小组发起的针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搭建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活跃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氛围,推动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