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昆明分会组织青促会会员前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普定站”)考察。在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维均研究员的介绍下,大家详细了解了普定站的发展历程、目标任务及研究方向等基本情况,实地考察了站区内观测设施与石漠化退耕自然恢复样地,深入了解了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情况、种类、生物量变化以及土壤和植被碳增汇效果。 昆明分会发起的野外台站巡礼活动,是昆明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全新组织开展的特色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旨在依托昆明分院系统各单位丰富的野外台站资源,通过台站互访、联合考察及学术交流等形式,搭建青年学者间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青促会会员的学术创新能力。

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介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普定地处贵州高原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典型代表区域。 普定作为全国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岩溶分布发育规律及其改造利用》中 4 个喀斯特典型研究区域(山西娘子关、贵州独山、贵州普定、广西都安)之一,自 1975 年开始就已经开展观测研究工作,且是自“五五”时期“岩溶会战”至今唯一开展喀斯特观测研究未曾中断过的地区。至今积累了长达近 40 年的观测数据,记录着我国南方喀斯特高原表生过程环境变化(如石漠化土地退化和植被恢复)信息。 2006 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科技厅基于长期定位开展喀斯特观测科学研究、应对我国气候变化、西南石漠化治理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在普定原有工作基础上共建普定站。2014 年 7 月,经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评定,普定站正式成为 CERN 台站,2017 年获批水利部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20年正式入列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