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国际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线发表了题为“Short-Lived α-Emitting Isotope 222Np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N=126 Magic Shel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完成。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平台,利用40Ar(187Re,5n)222Np的熔合蒸发反应道,借助于先进的波形采样数字化快电子学系统,采用注入核-α关联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来自222Np的六条α衰变链,如图1,从而在实验上得到了它的衰变性质。这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继发现新核素219,220,223,224Np之后,在该同位素链中发现的又一个新核素,它的α衰变半衰期仅为380纳秒,几乎达到现有同类设备的极限。 
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N=126中子壳附近Np同位素的α衰变系统性规律。借此,研究人员从α衰变能、半衰期和约化衰变宽度等不同层次系统探讨了N=126中子壳效应对缺中子镎同位素的影响,发现在镎的缺中子核素中依然存在明显的N=126中子壳效应。这项工作也为理论上研究重核区壳结构演化性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不同理论模型研究重核区或超重区原子核性质提供参考。 该项实验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24日入选《科技导报》推选的中国重大科学进展十项之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龙副研究员(第七批会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志远研究员(第十批会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