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English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理事会资讯
︰  分会资讯
︰  小组资讯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电话:010-82998237
邮箱:qch@mail.iggcas.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地理资源青年创新论坛学术交流报告 第1期 ——《从我的视角看碳中和》
编辑:青促会   时间:2021/7/10

202163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小组举办地理资源青年创新论坛学术交流报告第1期,交流主题为《从我的视角看碳中和》。学术交流报告在地理资源所A0332会议室举行,同时开通腾讯会议。

在学术报告环节,邀请崔惠娟博士做题为《The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from the recent 2060 carbon neutrality pledge from China》的报告,报告中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情景的模拟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每年6%的速率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增肌10%的碳汇,而中国实现碳中和将减少本世纪末温升幅度0.15-0.2度,为全球实现1.5度温控目标贡献17%-22%。崔惠娟博士为青促会第九批会员,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水文学,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减缓与适应、水文预报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等研究。目前共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国际SCI期刊Entropy的客座主编。崔惠娟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负责《巴黎协定》第14条提及的全球盘点相关议题的谈判。

此外,邀请了张选泽博士做题为《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反馈作用强度估算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中首次基于过去百年和千年尺度的温度、大气二氧化碳以及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观测数据,估算出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正、负反馈作用参数。通过进一步比较基于观测数据和基于气候模型估算的正、负反馈作用参数以及气候-碳循环反馈系统的放大效应系数,发现气候模型可能高估了气候-碳循环系统的放大效应,并因此导致巴黎协定中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人为可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可能被低估了9±7%。该研究量化了气候-碳循环的相互反馈作用强度,有助于为气候模型实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与预估提供观测约束。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报告由地理资源所青促会小组组长付晶莹副研究员主持,分会相关老师、学生和本小组会员,线上线下30余人参加。在报告结束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认为通过学科交叉,在碳达峰、碳中和方向会有很多的合作空间。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82998237
邮箱:qch@mail.iggcas.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邮编:100029

 
 

扫码关注
青促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21 www.yica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05029136号-6